英国校长培训制度是英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实施,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了被接受培训的校长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基本能力的提高。这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而且包括能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工作岗位变化后的适应性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比较灵活、连贯,并广泛被社会所接受的、具备完善的校长培训体系,在英国逐步发展起来。
一、促进英国校长培训制度建立的体制基础
英国的校长培训体系具有层次规范、结构衔接,体系开放的明显特征,英国的校长培训主要由国家大学来实施。国家大学于2000年11月由英国首相发起建立的培训校长的主体机构,2001年1月首批教职工入住诺丁汉大学临时场所,2002年10月国家大学学习和会议中心落成。国家大学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政府、行业、社会与学校相结合,实施多层次综合性的校长培训。它首先表现为机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包括:
第一,项目管理部是以校内外开展管理层次实践;建立并完善学习设计、使用、网络和“管理者在行动”的基地,与学校、社会进行密切合作,把最成功的经验与校长分享。
第二,网上教育部是以网上提供精简的程序与操作,让校长以便捷的方法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最新科研动态;网上提供学习资源和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第三,研究部主要负责知识体系的管理,让校长了解最新的国内外的学校管理知识,以促进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对其进行评估。
校长培训体系结构的特色,在国家大学内部表现三个国家级计划的相互沟通。该计划是2001年4月国家大学接受英国政府提出的旨在培养中小学领导人选,三个计划为校长专业资格证书、新校长引入计划和校长发展计划。
1.校长专业资格证书。这一项目主要是面向校长或要想成为校长的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知识和理解力,并通过学校每天的实践,培养他们的领导管理才能。到2004年所有新校长都要有该证书。
2.新校长引入计划。这一项目是为发现、识别和培养具有潜力的未来中小学领导者,并且让他们迅速成长,从而能够尽快上升到校长职位上来,提供给他们一个出色的平台来构造自己想得到的教育事业。保证他们能够用他们的专门知识让他们的同事、学校和他们所教的学生受益。
3.校长发展计划。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在一所学校任职领导岗位已3年以上的校长,帮助他们回顾他们在领导学校和学校发展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侧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发展、领导风格等方面的研究、诊断与分析。探讨管理层的实践和发展,如面对挑战和机遇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对策。
总之,英国的校长培训系统及有关保障措施,是促进校长终身学习的体制基础。它既突破了传统学历教育的框架,又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真正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终身教育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了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真正将校长培训与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促进英国校长培训制度建立的基本理念
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推动着英国校长培训的蓬勃发展,以能力为本、实践为主、需求为重的培训经验,使英国的校长培训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校长培训被定义为“以工作为目标,强调开发和提高学习者胜任的工作能力。”如指导校长如何运用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校长在教育变化中可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指导校长探讨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提高学会合作的能力,以情感和智慧来引导改变;教会校长创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即做顾问----提供独立的宏观看法,做建议师----提供专业指导,做帮助者----为参与者提供学习上的便利;要求校长们通过撰写反思性的周记,并结合案例研究课题,进一步确立组织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在培训模式上注重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国家大学培训的模式和内容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培养,辅以理论的提升,再反过来实践。培训以自学为主,辅助是实习和讨论,实习是选择两类不同的学校进行比较观察,一类是重点学校、一类是失败的学校;讨论是接受同行的交流、联系、沟通,也可在网上引出讨论,反映各自的意见,政府也通过网站去听他们的意见。每个校长在自己想需要的时间及时获得实用的知识,培训后的一年里要展示自己工作,证明自己培训后的收获。这种培训模式和内容切实提高了校长的实践性反思能力。
3.成为有实证来源的培训机构。一是国家大学要求校长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培训方法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沟通等形式,使得探讨、研究的问题有所结果,再回到实践,再研究完善,最后将此项作为实证;二是,他们将优秀校长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经过提炼、升华,作为实证;三是,由他们对学校进行评估,在评估中搜集、积累、发现的典型个案和案例进行加工,成为实证,这些实证将汇总到培训课程中去,让一批批培训者直接受益和共享成果。
4.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培训。校长带着学校迫切要解决的,也是中小学热点、难点的共性问题向国家大学申请课题,一旦批准,校长将会获得课题经费和脱产半年从事研究工作,其所在学校将获得该校长脱产工作日的补贴。课题可在研究处或其他有关学校进行实验、论证、实践。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上网,让其他学校共享。体现出课题培训的灵活性、实用性。灵活性即可以脱产在自己需要的场所研究,实用性即从实际需解决的共性问题,使课题容易出成果更具推广价值。
5.校长培训形成系列化。如今,英国的校长培训已经从根本意义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历教育范畴,在校长培训领域、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已经没有体制壁垒。如国家大学在开创的近三年中已形成校长培训的系列,设有新校长引入培养培训,按参加者个人设计其培养方案;有新校长的培训,帮助培养校长的专业知识、理解力和管理才能;有任职不满三年校长的培训,帮助他们进行校内评价,提高管理能力;有任职超过4年校长的培训,帮助他们回顾领导学校和学校发展的作用;有任职7年以上的顾问性校长培训,帮助提高他们组织能力,培训合格后,颁发校长顾问证书。
可见,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校长培训,不仅是英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深得英国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信赖。
三、英国校长培训制度的经验启示
1.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训机构注重切实有效开发。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政府把培养培训中小学校长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从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投入巨资建立一所专门培养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大学,为英国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先进经验。国家大学在校长培训方案设计上以全新教育理念作为坐标,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反思,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各个部门既是学习的开发者,又是研讨的组织者,还是专业的引领者。在课程教材编写时,他们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材料编入教材,培训素材源于学校,用于学校,使校长培养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
2.注重实践、反思,强调以能力为本。这方面始终贯穿在校长培训工作中,从模式、课程、对象、方法上都有突出表现,并将这一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培训的对象。如学习 ----实践----比较----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体现出培训在于实践,在于以工作的实绩来证明培训的有效性,以达到培训的目的。而我们的培训只设计了前半部分,即完成一定的理论课学分,获取证书上岗,忽视了重要的后半部分,即实践、反思、提高。
3.校长自身的追求是培训的有效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要求,特别是新校长引入计划的培训是发现、识别和培养具有潜力的未来中小学领导者,其培训宗旨,一是“让有准备者参加”。诺丁汉技术学院(综合中学)的一位副校长在提出申请新校长引入计划,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观察,并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和对中学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体现,才被录取该计划人员之一。二是“让每个学生在善于领导的学校学习”,让善于领导学校的校长去完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任,为每一个学生的将来作好准备。我们目前选拔校长存在盲目性和任意性,表现在只要在教学上有建树或获到某种荣誉,就不考虑被选拔的校长是否愿意或是否适合教育管理,导致一些优秀的教师既做不了出色的校长,同时也不利于自己心爱的专业提高与发展。另外,他们非常重视顾问性校长培训。顾问性校长既要将自己经验传授给其他校长,同时又参加国家大学的培训,培训内容为帮助其总结经验,并培训其组织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培训师的作用,带动一批校长。这些校长经过对自己经验提升到理性的层面和组织能力等培训,可获得顾问校长荣誉证书。这方面的作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摘自:《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