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对新形势下教育干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2015-06-05 15:2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必将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强强联合、后勤社会化、干部和人事制度改革等使越来越多的高校焕发出空前的办学活力。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涌动的今天,省级教育学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牵动人心,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拓宽办学渠道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迫切,作为教育学院三大办学任务之一的干训工作也面临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任务。  

一、新形势下干训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学习化社会正在世界范围悄然形成,这深刻地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教育,如果像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月第一版,第199)近几年来,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教育本身的性质已发生重大变化,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正逐渐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各大学和学院正在积极回应这一变化,努力对不同社会群体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迅速而有效地作出反应。  

在国际间竞争加剧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发展和变化是世界潮流永恒的主题,人才是根本动力。要想实现组织的目标,必须把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挖掘、更新和发展。培训活动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培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更新工作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激发创造力和潜能,从而使个体素质得到发展,整个组织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教育领域的干训工作同样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1982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教育学院是承担培训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具有师范性质的高等学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提高中学(含中师、部分职工中等业余学校)在职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育学院办学的三大任务。从今天的形势看,这三大任务仍不失为教育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基石。  

河南省现有人口近9500万,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2万所,在校生2454万人,教职工103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74%,可谓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广大中学教师和教育干部队伍是我省基础教育战线的宝贵力量,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省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作为承担师资培训和教育干部培训任务的省级教育学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我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河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该校在停办以前虽几经迁建,但始终以培训提高教育行政干部为己任,为解放初期我省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78年恢复建院之初,我院仍以举办教育干部培训班为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院的干训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十年以来,以中小学校长培训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更是成绩喜人:“八五”期间,我院承担全省高()中校长岗位培训和其他的教育干部培训任务,共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干部等3500多人。“九五”以来,我院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出现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究培训、研究生课程进修培训和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培训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有近2000名高()中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内容、方法的革新为突破口,强化管理,保证进度,狠抓质量,真正使培训工作为切实提高广大教育于部的素质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随着形势的发展,省级教育学院的干训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培训目标具体化和培训模式个性化发展趋势的挑战。培训目标具体化和培训模式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现行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师资水平不适应的状况日渐显现,并成为制约干训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培训模式的探索,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开展培训内容的改革,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培训教学质量等,都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其次,培训手段现代化要求的挑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现代干训工作的重要特征,而传统低效率、高能耗的培训手段必将被赶出干训课堂。培训手段的现代化的内涵,一是培训设施的现代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干训,这与信息时代格格不入的局面必须改变;二是培训方法的现代化,除常规电化教学手段外,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手段必将越来越多地引进干训课堂;三是干训教师的现代化,干训教师是现代化设施的利用者,是现代化培训手段的运用者,没有现代化的干训教师,根本谈不上培训手段的现代化。  

第三,培训力量多元化的挑战。随着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大学综合化水平的提高,教育干部培训机构的结构正发生着变化,培训机构由原来单一的教育进修院校正逐步发展为教育进修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共同参与办学的局面,同时,一些教育科研院所、教育社团组织也表现出了参与培训工作的热情和愿望。培训力量多元化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竞争的局面,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学院的干训工作带来了压力。  

二、继续巩固干训工作的三个中心地位  

时代赋予了教育学院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育学院的干训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干训工作领域教育学院要想保持发展优势,就必须加强建设,练好内功,继续巩固在全省教育干训工作中的组织指挥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的地位。  

第一,组织指挥中心。多年以来,由于我省干训工作特殊的运行机制,赋予了我院干训管理部门一定的行政职能,使得院干训主管领导和部门人员能够直接从事和参与教育干训的组织指挥工作,例如,起草培训规划,进行培训评估,组织审核发证等等,一定意义上使学院发挥着全省教育干训工作的组织指挥功能,这为学院干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二,师资培训中心。“八五”期间,省教育厅以我院为依托,以师资培训班、教学研讨会、教材研修班、集体备课会等形式,培训干训师资667人次。自19966月以来,我们又开展了两轮大规模的干训师资培训,共举办师资培训班和教学研讨会11次,培训干训师资1300多人次。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选送干训教师到国家教育部举办的骨干教师研修班上培训,到高校进修、攻读学位,到我院举办的培训班上跟班听课,深入中小学校调研或实践锻炼等办法,全方位、多途径地提高师资水平。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干训师资薄弱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三,信息资料中心。为加强干训信息资料建设,我院专门开辟了干训图书资料室,拥有丰富的专业藏书和报刊资料,并每年给予上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在教材资料建设方面,我们组织院干训教学力量参与编写干训省编教材和参考资料,为全省干训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提供教材和资料服务。此外,在培训信息交流方面,我们坚持编印发放《教育干训通讯》,宣传政策,推广经验,交流信息,深受各级培训办学院校的欢迎。  

三、努力发挥干训工作的四个积极作用  

由于省级教育学院在全省教育进修院校系统中所占据的龙头地位和所拥有的培训资源优势,所以省级教育学院的干训工作就不仅仅具有一般的培训功能,其作用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示范作用。省级教育学院在培训工作中对市、县进修院校培训办班起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尤其在培训工作的试点阶段,这种示范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八五”和“九五”之初,我省教育厅都把我院作为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的试点单位,通过举办试点班,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为随后培训工作的顺利铺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导向作用。在培训工作的价值取向方面,省级教育学院也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我院在校长提高培训工作中,确定了“贯穿一根主线,强化两种观念,提高三种能力”的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目标。贯穿一根主线,即要求提高培训要围绕素质教育,引导校长树立素质教育思想、观念,自觉地在学校工作中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两种观念,一是突出政治培训,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培训,使校长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观念,二是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培训,使校长牢固树立遵纪守法、以法治教的观念;提高三种能力,一是通过学校管理新理论、新方法的专题培训,提高广大校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科学的学校管理理论指导学校工作的能力;二是通过计算机知识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校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校长开展教育实践研究,提高校长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一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在我省各级培训办学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的整体质量和实效。  

第三,研究作用。省级教育学院干训上作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必须建立在对于训工作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干训工作需要把科学研究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研究。培训与科研一体化已成为干训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得到越来越多培训机构的重视。为更好地发挥我院在全省干训工作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我们从“八五”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培训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先后完成了校长培训质量、校长素质、校长的继续教育、新时期的校长培训等诸多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任务,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效的促进了我院乃至全省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四,服务作用。学院干训工作的服务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服务于大局,即干训工作要服务于教育的中心工作,从当前任务来讲,干训工作要真正为提高教育干部的素质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其次是主动服务于地方,为地方教育的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年以来,我院在完成省下达的干训任务以外,还主动和一些办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或大型企业如三门峡市、河南油田、中原油田、平煤集团等联系,为他们设点办班,甚至送教上门,受到了这些地方和企业的一致欢迎。  

省级教育学院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重要依托。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相信,省级教育学院的干训工作一定会在现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一定能够为当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窗口